当前位置:

为老人们筑起一个温暖的家——记泸溪县小章乡敬老院院长杨世兴扶老济困两三事

作者:向民贵 张建辉 胡家星 包昌改 编辑:redcloud 2018-11-05 15:43:43
时刻新闻
—分享—

  深秋时节,大山深处的泸溪县小章乡敬老院里桂花清香扑鼻,樟树下老人们三五成群静坐在一起,打扑克、下象棋,有说有笑。

  “在这里安度晚年,我们很幸福,兴儿把我们照顾得很好……”说起院长杨世兴,老人们亲切地叫他兴儿,一个劲儿地称赞,总有讲不完的故事……

  “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

  2013年,51岁的杨世兴卸任小章乡小章村村委会主任,在乡敬老院,他和妻子张白蓉一干就是5年,为30位老人筑起一个温暖的家。

  “老人隔三差五爱生病,不讲卫生……”说起照料老人,妻子张白蓉开始是不愿意的。3个女儿是教师,2个儿子在单位上班,本该安享晚年的他们,却要照顾别人家的老人。

  “世兴,我退休后,希望你来接班,敬老院需要你。”老院长的话时时在耳边响起。

  “儿啊,不要忘了父老乡亲,你不在家时,是他们照顾接济我们这个家,还有小孩子读书……”每每想起父母临终时的遗言,杨世兴觉得心里有愧。作为一名党员,杨世兴为民服务的热情从未消减。

  “他就是一根筋,一个劲儿地拗。”妻子最终被说服。第二天,夫妻俩收拾好行李来到敬老院。

  “老人们和蔼可亲,他们懂得很多,每天都会与我讲一些过去生活中的事。”

  “他们会打扫庭院,种菜、养花……力所能及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情。”张白蓉也会做一些拿手好菜给他们吃,无微不至照顾好老人。不到一个星期,妻子张白蓉与老人们相处得其乐融融,张世兴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他们就是我的父母”

  2014年5月18日,某医院把“病危通知”递给陈开明老人的监护人,老人的侄女对杨世兴说:“等下我喊车来,把我伯伯拉回家。”可杨世兴劝导陈开明的侄女:“先不要着急,让老人在敬老院疗养一段时间。”

  针对陈开明肚胀少食的状况,杨世兴特地给他开了“小灶”。煮饭时舀出米汤留给他泡饭,食材顶好的部分都留给他。经过一个多月精心护理,陈开明有了好转,基本生活能够自理。

  “你看,那个行动自如,面色红润的老人便是陈开明”,杨世兴笑呵呵给笔者介绍。四个年头了,如今77岁的他是杨世兴从“鬼门关”拉回来的。

  今年3月,符喜菊老人,到小章乡烟竹坪村走亲戚,没跟院里打一声招呼就出发了,到了晚饭时间杨世兴发现少了一人。顾不上吃饭,发动村干部和全院有行动能力的老人,打着手电筒到路边、亲戚家到处寻找。

  “符妈妈,我们回家吧。”从小章村到烟竹坪村十几公里路程,一路焦急寻找,找到符喜菊时,杨世兴已是汗衫湿透。

  “经营好这个‘家’”

  条件差、环境差……杨世兴接过“接力棒”,不免有些失落,但他知道,只要努力,这一切都将改变。

  初任敬老院院长,接手这个“单薄”的家底,杨世兴并没有泄气,在心里暗自攒劲。县领导和民政局领导每次来调研慰问老人,杨世兴总会不失时机“诉苦”,改善老人的居住环境。经过他多番“软磨硬泡”,争取到上级部门110多万元建设资金,2014年底一栋崭新的敬老院拔地而起。

  有了新楼,他又有了新的盘算,过来两年,他陆续奔走上级部门和慈善机构间,争来床位、衣柜、食品柜、电视机、洗衣机、热水器等必要设施。

  “生命在于运动”杨世兴鼓励老人们多活动筋骨,特地设置了“养殖奖”和“生产劳动奖”,鼓励有劳动能力的老人积极投入到生产劳动中。

  “现在我们自力更生,养猪、养鸡、种植蔬菜……日常生活基本能自给自足。”75岁的符兴忠说道。

  “我们做得不对,他会跟我们讲道理,然后‘惩罚’我们唱歌、表演……”82岁的杨贵妹接过话茬。

  为使老人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杨世兴坚持寓教于乐、宽严相济、奖罚相结合,设立一系列管理制度,既调动了老人们的生活积极性,也丰富了老人们的精神世界。2014 至2017年小章乡敬老院连续4年荣获全县民政工作“先进单位”,他本人也多次荣获“扶老济困先进个人”荣誉。

作者:向民贵 张建辉 胡家星 包昌改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泸溪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