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生意小有起色时,她放弃了优渥的城市生活,毅然从教于全县最艰苦的偏僻农村学校;在业务繁重的城区学校,她一人甚至挑起9个班。15年里,埋头苦干,从无半句怨言;15年里,邓梅华所教班级多次荣获全县第一,她从不歇气;2018年8月,她被评为全县最美教师。一次选择,一路坚持,一颗热心,一套方法,她就是泸溪县武溪镇白沙中学女教师——邓梅华。
一次选择
2001年6月,邓梅华从吉首大学政法学院历史专业毕业。此后3年间,她从东北振元奶粉公司业务员起步,迅速发展成湘西州总代理,还在吉首市关厢门投资了一家服装生意店铺。“一个月要跑一次长途,一年稳赚一万五,是教师薪资的4倍。”在当时,邓梅华是个妥妥的有为青年。
然后一则招聘,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2003年,看到泸溪县合水镇踏虎学区亟缺专业历史教师,“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没想到竟然考上了。”邓梅华面临两难选择:留,城里毕竟机会多,收入会越来越高,但一个女生在外闯荡太辛苦;走,工资缩减四分之三,闭塞贫穷的山村里能搞出什么门堂?
在教师哥哥邓建华的劝说下,邓梅华下定决心。2003年8月底,邓梅华经过3小时的颠簸车程,来到了合水镇踏虎学校,条件艰苦超出她的意料。2栋老教学楼,学生住教室,老师没有房子,她就租住村民民房地下室,刚够放下一张床;没有自来水,生活用水在学校溪边自己挑,饮用水则要沿溪而上3里路;经常停电,一年就烧完100根蜡烛;交通闭塞,她就干脆以校为家,周末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备课学习。
第一个学期,福建老板隔段时间催她回去,但邓梅华每次都婉拒,“条件是艰苦,但待得越久越舍不得,孩子们纯真的眼神,是在做生意跑业务体验不到的,教书是我上辈子的缘。”邓梅华笑着说。从教第一年,邓梅华所教班级比去年提高到20分。校长杨经有在期末总结会上讲:“邓老师不愧是专业历史教师!”可邓梅华明白,天道酬勤,任何事儿只要认真了都能做好。
一路坚持
生活的困难容易克服,工作的挑战却让人犯难。邓梅华是踏虎学校历史上第一位历史专职老师,没有教书经历的她,还面临无人指导、学校教研经验“一张白纸”的境地。摸着石头过河,闯荡出一条新路。邓梅华去县城买上历史教案书,放学后就堵在卧室里看;找优秀教师听课,与他们交流。
“杨老师,我想听听你的课”。邓梅华找上数学名师杨远国,杨远国犯了难:“我这可是数学课,专业不对口吧!”“万般功夫都想通,不看内容看方法。”听了几堂课,邓梅华醍醐灌顶,不断摸索出了属于历史学科教学的一套方法。
复习阶段,需要复习资料,学校没有打印机,邓梅华就手写资料,再用油印机去印,油印机可不是个轻松活儿,得在蜡纸上先用笔刻出内容,一版刻完,换一张蜡纸再刻另一版,一张张写,再一张张推,200多个学生,往往一套资料刻下来,邓梅华早已以腰酸背痛。“学生有了兴趣愿意学,老师自己动手印资料都是干劲十足”。邓梅华打趣道。
2017年,邓梅华考入城区白沙中学,学校开设了班班通。邓梅华以书为师,对着教程一步一步操作,一连熬了一个月,终于掌握了PPT、Excel等办公软件使用方法。
城区学校工作节奏快,邓梅华每天早6点起床,一直到晚上10点,吃住都在学校,这是常人难以忍受的。邓梅华15年坚持手写教案,翻开邓梅华做的教案,还真是养眼。图文并茂,重点地方还用标红处理,生涩的历史知识,看着也变得可爱了。在白沙中学,跨头初二和初三教学,每周要写四篇详案,每篇2000多字,一周写下来差不多一万字。
2013年,邓梅华被白沙中学聘为校历史学科带头人看,她变得更忙了。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传统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互动学习——原始的农耕生活》、《湘西中考历史主观题分析》等都在省里获奖;在州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工程集中培训、州初中学科命题竞赛、州中小学教师微课征评等竞赛活动中,都带领团队拿下来第一名·····
一颗热心
任劳任怨,不计报酬;团结同事,顾全大局。 这是全校所有老师对邓梅华的印象。2018年5月,临近中考,白沙中学初三历史组谭金莲老师因病住院,谁来接班?还没等校长李玲召开会议,邓梅华就主动跑到校长室,提出自己承担谭老师的3个班的教学任务。“教导处排课难,我又是历史教研组长,这事不用为难其他人,”邓梅华轻描淡写。
“你自己跨初中3个年级6个班,再跨3个班受得住吗?”李玲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邓梅华有段不幸的婚姻,和读初二的女儿相依为命,女儿胃口不好,吃不惯食堂,由于整整一天都排满课,中午和放学没有时间做饭,邓梅华每天早上6点起床匆忙赶饭,准时赶上早班,从不迟到,一直要忙到晚上才回来。
两个星期下来,邓老师不堪疲惫,累到了,肩周炎,写粉笔字,举手艰难,让同事在办公室拔火罐,继续上课。喉咙发炎,说话特困难,同事纷纷建议她请假,但她说,轻伤不下火线,正值中考时期,来不得半点马虎和放松。由此,邓老师并没有请一天假,任然带病坚持上课,这种敬业精神感染她身边每一位历史组人。杨芬老师说:“一天下来,不疲惫是假的,邓老师就是我们历史组的台柱子,有她在,我们历史组才心稳”。
邓梅华爱生如子。邓晚菊是她印象里最深刻的学生,白白胖胖、聪明乖巧、从不请假。一天早上,邓晚菊人没到,邓梅华直奔班主任杨远国了解情况。“刚电话到她家问了,她不想读书,中午去家访”,杨远国对邓梅华说到。“一块儿叫上我吧!”来到邓晚菊家,邓梅华惊讶一个小屋子挤住6口人,这个白白胖胖的女孩子并不是她想象中那样,生在衣食无忧的家庭中:邓晚菊父亲身体不好,家庭收入全靠母亲在镇上做点小生意支撑,并且家中还有两个姐姐、一个弟弟。
“老师,家里穷真的没办法,4个孩子盘不起啊!”邓晚菊的母亲一脸为难。“晚菊妈,孩子就这几年是读书的黄金期,错过了一辈子就没机会了,学校会尽可能的帮助你,”和班主任杨远国掏出一点慰问钱,当天给学校联系了资助救助,邓晚菊重新回到课桌前。自此,邓梅华和老师们商量,平日多鼓励,邓晚菊变得更加自信,学习也上去了。
一套方法
为学生减负,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邓梅华一直推行愉快教育,她的课堂节奏紧张而有序,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全部课堂消化,不留待课后“加班”,“上课如果弄懂了的话,就不需要用大量的题、很多的补习班去补,起到了一个减负的作用”,邓梅华说。
手段一:搜集历史小故事,叫学生扮演历史人物,情景再现历史事件,把学生置身于历史环境之中,学生们对历史的感觉不再“千里之外”。
手段二:加强故事情节,营造氛围、深入浅出,把历史课变成历史故事课,不再让历史课变成枯燥的文字塞进学生的耳朵里。邓梅华的学生XX说:“以前学历史我觉得背背就好,而邓老师的课让我觉得历史就是精彩的故事,大家都竖起耳朵听,特别有兴趣。”
手段三:创造性将美术融入历史课堂,邓梅华是高中美术特长生,高考距专业录取线差1分,画画功底不错,她就发挥特长,通过简笔画、思维导图等形式直观演绎历史,让孩子们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学习欲望。比如讲1775年美国南北战争一课时,在黑板上花上一个圆,里面写上黑人奴隶制,旁边画上2个小人相互推压,形象展示两种力量的博弈。
“备课功夫下足一点,课堂才能流畅,辛苦但很值得。”“强调知识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立整体的知识网络,让他们‘既见树木又见森林’。”说到历史教学方面,邓梅华有说不完的东西。
学生轻松,却成绩优异,成为高中学校的“香饽饽”。2013年和2017年中考中,邓梅华任教的班级全县第一;2014年获全县第二,得到县教育局嘉奖;2018年中考,所带三个毕业班都位于榜首,特别是担任校历史教研组长,带领学校初三历史再攀全县第一名,遥遥领先第二名;跨头任教初二407班和400班,也荣获全校第一和第三的好成绩。
作者:admin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