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磨砺成长 书写无悔青春
——2012年泸溪县乡镇挂职干部和大学生“村官”座谈会发言摘编
【编者按】在充满魅力的泸溪大地上,活跃着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从芬芳校园到偏远山村,从机关单位到乡镇一线,从三尺讲台到田间地头;他们身份不同,称呼有别,但他们都腹有诗书,身沉基层,心系群众。他们身上都散发着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他们就是泸溪县乡镇挂职干部和大学生“村官”。
接地气蓄底气扬正气——郑李川(梁家潭乡挂职副书记):一年来的经历和体会,可以用“三气”来概括。一是接“地气”,密切联系群众。坚持“上来打招呼,下村串串门,喜事凑热闹,困难问一句”,快速结识了全乡9个村44名村主干和41名村组长。坚持走访贫困户和计划生育对象户,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困难,这换来了他们绿色无公害的饭菜,更换来了他们对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我想,这就是开展农村工作的那把“金钥匙”。二是蓄“底气”,勤学慎思。作为年轻干部,我深知不断学习的重要性。平日注重多向老同志学经验、勤向书本要知识,从学习中悟性、明理、增智,努力使自己成为“政策通”、“多面手”、“活字典”。从全乡846亩烤烟到78座山塘水库,从今年全乡400亩椪柑精品园建设到
小乡镇的大学问——杨铱钒(石榴坪乡挂职副书记):乡镇工作要敢于开拓,敢于创新,敢于担当,才能从小地方发现大学问。以乡团委工作为例,从请求团县委帮助牛角冲村孤儿龚启三姐弟开始,到与省教育电视台一起完成专题节目《冬暖上学路》;从岳阳春雷特训爱心捐助到国内外爱心人士共聚石榴坪乡;从资助心脏病儿童李成强完成手术到上海扶轮社万元爱心奖学金。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石榴坪乡团委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在当地不断提升,并被评为“湖南省五四红旗团委”。通过一年来的挂职锻炼,我深切感受到,关心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解决群众最需要解决的困难,就是乡镇工作的最大学问。
挂职干部不要把自己当领导——石文斌(永兴场乡挂职副乡长):对于我们挂职干部来说,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要把自己当领导。一方面,要谦虚谨慎,勤学多问,该请示的早请示、该汇报的早汇报,积极争取领导和同事的支持和帮助。另一方面,要大胆工作,敢做敢为,当好群众的“收音机”、“传声筒”、“服务员”,做好群众的贴心人。
用服务换信任,用实干换理解——胡川(八什坪乡挂职副乡长):挂职以来,有三点感受,两点看法。三点感受:一是“实”。工作充实,生活翔实。二是“好”。工作环境好,群众相处好。三是“难”。交流沟通难,解决问题难。两点看法:乡镇政府所有工作最终靠群众落实,那么政府如何赢得群众的信任,如何让群众来支持政府的工作。我认为,一是抓好便民服务,拉近干群距离。基层政府最容易赢得群众好感和信任的是便民服务,最容易做到的也是便民服务。二是灵活干部驻村,提高工作成效。驻村干部为老百姓解决困难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但可以“另辟捷径”,多和群众拉家常,多向他们请教农业方面的知识,让群众感觉到你不仅是名干部,同时也和他们一样是村民,这样你就在情感上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理解,也增强了群众对我们工作的认可度。
团队精神尤为可贵——石巍(白沙镇挂职副镇长):乡镇工作任务繁杂,只有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提升素质,才能胜任。首先,正视自我是做好挂职工作的思想基础。挂职不是镀金,更不是享受,而是学习,是锻炼。挂职干部应摆正位置,踏实工作。其次,勤学善思是做好挂职工作的基本要求。在工作中,不仅要向领导、同事学习,更应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工作法,才能更快适应复杂的工作环境。第三,团结协作是做好挂职工作的重要保证。一年来的经历让我深深感悟到,在乡镇工作,团队精神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突破重点、难点工作。
收获八字箴言——马翼(洗溪镇挂职副书记):在乡镇挂职锻炼一年来,有悲有喜,概况起来是八个字,即:学习、信任、自信、失败。一是学习。向书本学,向干部学,向群众学。二是信任。信任同事,信任村干部,信任群众,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团结才是最有战斗力的。三是自信。虽然是挂职,但要像实职干部一样对待工作,这就要求自信,抱着必胜的信心去做,让整个团队对工作充满激情。四是失败。在这八个字中我最看重失败。每一次的失败都让我深刻反思,牢记教训,整改提高,是失败真正锻炼了自己。
挂得住、挂得稳、挂得出色——杨亚芳(白羊溪乡挂职副乡长):挂职干部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对自己所拥有的成长平台常怀感激之情,对自身的不足永葆进取之心,对他人的优点长存敬畏之感,自觉、自发、自主认真工作,真心、真意、真情服务群众,才会挂得住、挂得稳、挂得出色。
“三个三”的收获让我逐渐成熟——张铠婧(2008届大学生“村官”):从大学生“村官”到选调生,我收获了“三个三”。三苦:受得了条件的艰苦,扛得住工作的辛苦,吃得下生活的清苦;学习三字经:“干”,苦干、实干加巧干。“学”,学习理论,学做人,学做事。“写”,多写多练,熟自然能生巧;积累三种能力:自制能力,工作能力,学习能力。
“世界上就怕认真二字”——肖萍(2008届大学生“村官”):担任村官的三年,我最大的收获是对工作要怀有认真、严谨、负责的敬畏之心。在天门溪村选举村支书的时候,为了听取村民意见,我跟着乡镇干部挨家挨户走访群众,从下午2点一直到晚上9点多,打着手电一家一家的敲门,一家一家的询问。从他们身上我看到的是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也从村民的热情回应中体会到什么叫做将心比心。
坚守入深海获蛟龙的理念——任士泰(2009届大学生“村官”):回顾在村任职的日子,很多情景历历在目:最难忘抗洪救灾时的惊险场面,最难忘通宵达旦的林改输机,最难忘十年一度的人口普查;当然,更记得大山深处的宁静,更记得走在田间小路上的惬意,更记得在简单古朴的农家屋舍里和朴实的苗家汉子举杯畅饮时的放松与开怀。两年的村官经历,我收获了很多。一是提升了三项能力。即写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应急应变能力。二是树立了两种意识。即自觉和自信的意识。三是坚定了一个信念。这个信念就是湘西是造就人才的沃土,在这里大有可为。“涉浅水者得鱼虾,入深海者获蛟龙”。湘西农村就是浩瀚的深海,只要坚守、勤勉、拼搏,都能收获“蛟龙”。
敢于吃苦而不叫苦——张肖(2009届大学生“村官”):当大学生“村官”就要甘于平淡而不平凡,甘于吃苦而不叫苦。2009年全县计划生育“一盘棋”录入工作初期,为了赶进度,每天从早上8点开始录入一直到晚上12点关服务器为止,按时完成全镇19107人、已婚育龄妇女3770人的录入任务。2010年我负责全镇集体林权改革内务工作,在林业局一呆就是5个月,从数据录入到签表盖章,再到制证纠错,完成全镇林权证输机12.3万亩,制证3000多本,完成率100%,确保达岚镇在全县林改的工作进度排名中稳居前三。基层工作虽然平淡而艰苦,但是能见证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下来,一步一个台阶的成长起来,再大的苦我也不会叫苦。
用感恩之心回馈农民——胡微微(2009届大学生“村官”):任职以来,我深切地感受到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发展的艰难,深刻的体会到土生土长的农民穿梭于田间地头的艰辛,看到了他们为增产增收所付出的心血,也看到了面对大自然无情时他们的无奈,作为社会最底层的生产者,他们辛勤耕耘养育了千千万万的我们,我们唯有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面对他们,尊敬他们,才无愧大学生“村官”的称号。
农村再小的事也值得学习——李灿(2009届大学生“村官”):在这三年里,村里山林起火,我都第一时间与镇政府联系,和镇村干部一起上山救火;在这三年里,只要天下大雨,我都和镇村干部做好防洪准备;在这三年里,只要村里有矛盾纠纷,我都与干部一起解决,尽量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在这三年里,我积极主动地向村干部和村民学习,向村干部学习基层工作经验,向村民学习炕腊肉灌香肠,打糍粑做甜酒;在这三年里,我走遍村里的每个角落,参与村里的每一项工作,基层工作有苦有乐,每一项工作都让我收获,让我成长。
交出完美“答卷”——易勤(2009届大学生“村官”):对于我们大学生“村官”来说,农村工作就是我们每天面对的试卷,试卷做过不算完,需要检查一二,还要复习再三。只有勤于反思,认真总结,才能使我们在繁杂的农村工作中减少失误,才能使工作结果更令村民满意和放心,交出一份完美答卷。
练就“走跑飞”的基本功—— 刘彦(2010届大学生“村官”):在村任职,我感觉“走”、“跑”、“飞”是开展农村工作的基本功。“走”,就是腿要勤,从脚底板练起,走村入户,掌握村情,与村民建立深厚感情;“跑”,就是跑项目,争取资金,办公益事业,完善基础设施,发展农村经济,为村民创收;“飞”,就是飞跃和超越,搞农村工作不仅要立足农村,也要跳出农村看农村,以开阔的视野关注农村发展。
编辑:redcloud